为什么中国古代皇帝大部分都定都在了北方?

2025-05-09 08:59: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都城定在北方,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是,长期以来北方都是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一带气候适宜,地势以平原为主,适合农耕发展。商的主要活动区域就在今河南一带,周兴起于今陕西一带,在当时也是水土肥沃之地。中国的经济中心从宋时才转移到南方,当然南宋建都临安已是不得已之举。

二是从地理因素来说,北方地势平缓,而南方多水流,还有较多的丘陵,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陆运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也意味着建都北方可以凭借便利的交通,汇集全国的经济文化和人力资源,有利于政令畅通、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三是从政治理念来讲,中国古代讲究天子守国门,君臣社稷死。

长期以来,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政权的主要威胁,比如犬戎攻破西周、秦国和义渠国的交战、汉时的匈奴,两宋时期的金人、蒙古人等等。北方地势易守难攻,建都北方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而一旦王朝丧失北方,则外族则可以长驱直入、再无险可守。比如秦汉唐等都建都长安,不仅因为长安经济发达,还因为长安拥有函谷关等四大关,易守难攻,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又比如宋始终未收回燕云十六州,导致始终未能成为大一统的王朝。南宋时,不得已建都临安,蒙古铁骑一路南下,南宋无险可守,一路撤退,最终无路可逃,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跳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