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斜颈畸形
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2.颈部肿块
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3.颜面部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秦某,男,52岁,青岛人。3年前出现痉挛性斜颈,颈部向右倾斜,不能扶正,曾在青岛、北京等地检查,均诊断为肌张力障碍,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痉挛性斜颈,以前服用过中西药,颈部向右歪斜,肌肉僵硬,扶正疼痛增加,大小便异常,走路困难。给予修正归位汤加减,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龟板,白芍,炙甘草,全蝎,鳖甲等。30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2服。二诊:身热口渴减轻,加黄柏、知母等。30剂。三诊:筋脉酸胀缓解,加黄芪、葛根等。30剂。四诊:五心烦热、盗汗基本解除,加海风藤、络石藤等。30剂。五诊:自觉颈项臂足强直减轻,加山芋肉、蜈蚣等。30剂。六诊:未再出现痉挛性斜颈,加威灵仙、巴戟天等。30剂。之后,以前方因病证变化酌情加减用药治疗120余剂,诸证皆基本恢复。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30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要去看医生,找个老中医给你看看,老医生经验丰富。如果颈部没有什么不适,可以用精神控制扭转,好像有个套在颈部的医用器具,可以固定颈部。